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晨雨
來源 | 時代商學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 彭晨雨
編輯 | 鄭少娜
2022年,在注冊制的深入推進下,哪家中介機構啃下了A股IPO的最大一塊蛋糕?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2年,全國共有428家新股登陸A股市場,同比減少18.32%;而募資總額達5869.66億元,同比增長8.17%,創下歷史新高。
在注冊制深入推進下,A股市場不斷擴容,2022年,IPO中介機構(包括保薦機構、審計機構、律師事務所)的業績是否隨A股趨勢發生變化?各大中介機構誰能穩坐頭把交椅?當前中介機構的競爭格局如何?中介機構的保薦及承銷金額是否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本文將帶讀者一探究竟。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2022年A股IPO保薦機構呈現出“一超多強”和“強者恒強”的趨勢。競爭格局上,保薦及承銷業務呈現較為明顯的頭部集中趨勢,且募資額較大的IPO項目多由頭部機構瓜分。
此外,2022年A股IPO審計機構在業務總量同比減少的情況下,平均審計驗資費用卻有大幅提升,行業呈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相對保薦機構和審計機構而言,在業務收入方面,2022年A股IPO律師事務所的競爭更為激烈,行業CR5(指前五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僅為45.13%,遠低于保薦機構的49.1%(CR5)、會計師事務所的66.85%(CR5),可謂是群雄逐鹿、豪強紛爭。2022年,A股還出現了歷史上首次由律師事務所參與IPO企業招股書編寫工作的案例。
一、保薦機構:一超多強、強者恒強,中信證券IPO承銷金額突破千億
2022年,A股IPO“熱潮”帶動了保薦機構(以下簡稱“券商”)的保薦與承銷業務快速發展。
從業務量來看,中信證券(600030.SH)作為首發主承銷商拿下了54單項目,同時也是唯一業務量達到50單以上的保薦機構,可謂是傲視群雄;位列第二位的是中信建投(601066.SH),而國泰君安(601211.SH)與中金公司并列第三位,上述三家保薦機構的主承銷業務量分別為41單、31單、31單,海通證券以兩單之差位列第五名。
從承銷金額來看,中信證券以1055.6億元的承銷金額穩居第一,也是榜單中唯一IPO承銷金額突破千億元的保薦機構;其次是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IPO承銷金額分別為586億元、510.5億元;海通證券(600837.SH)、華泰證券(601688.SH)則是達到300億元以上。
與2021年相比,雖然2022年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頭部券商的承銷業務量有所下降,但IPO企業的平均募資金額卻呈現上漲的趨勢,這與整體A股IPO市場募資額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募資金額較大的IPO項目普遍由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以及中信建投等頭部機構瓜分。例如,2022年,中國海油(600938.SH)的首發募資金額達322.92億元,中信證券在該項目中獲得了7862.4萬元的承銷與保薦收入;中國移動(600941.SH)的首發募資金額為519.81億元,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聯席保薦,承銷及保薦費用合計為5.06億元。
從承銷與保薦收入來看,2022年中信證券的承銷與保薦收入高達43.2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兩成;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前六大機構的承銷與保薦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長。而受2022年A股IPO企業數量減少的影響,其余中小保薦機構在保薦數量與收入方面出現了一定的下滑,與頭部機構的差距逐漸拉大。
由此可見,不論是業務單數、承銷金額還是承銷與保薦收入,中信證券均是“一枝獨秀”。不過,前十大保薦機構同樣占據了近七成的IPO市場,2022年A股IPO保薦機構呈現出“一超多強”以及“強者恒強”的趨勢。
整體來看,券商的保薦與承銷業務呈現較為明顯的頭部集中趨勢,IPO企業為了增加上市籌碼,普遍傾向于尋找資源充足、團隊專業的頭部機構,而2022年IPO企業數量的減少和大額募資的增加則更是加劇了這一點。不過,中小券商也并非無路可走,通過聚焦重點區域、強化地區協同、在服務質量上差異化競爭,利用多元化的服務也同樣能夠獲得發展。
未來,隨著注冊制的進一步落實,券商的保薦與承銷業務有望快速發展,一方面將增厚券商的業績,提升券商綜合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將導致行業的馬太效應加劇、優化行業競爭格局,但同時特色突出的中小券商也有望打造自身業務核心競爭力,在規模及收入上實現突破。
二、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一馬當先
2022年,A股IPO審計機構業務量及平均審計驗資費也與IPO市場募資額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
如圖表2所示,從業務量上看,獲得20單以上的會計師事務所共有七家,其中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天健”)以94單的業務量遙遙領先,占據了約22%的市場份額,處于第一梯隊;其次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立信”)、榮誠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榮誠”)、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分別以55單、46單、39單的業務量位于第二梯隊。
相比2021年,2022年天健、立信、榮誠等頭部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量均有所下滑。其中,立信的業務量由2021年的77單下滑至55單,其余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這或與2022年IPO企業數量下滑近兩成有關。
從審計驗資總收入來看,2022年,天健同樣以12.46億元的收入獨占鰲頭,同比增長14.15%;而在2022年審計驗資總收入排名前五位的會計師事務所中,立信和大華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收入分別為5.36億元、3.02億元,分別同比減少29.66%、30.99%。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會計師事務所的“黑馬”要數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畢馬威華振”),其在業務量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審計驗資總收入為1.23億元,同比增長203.13%,在所有上榜會計師事務所中收入增長最快,憑借這一成績,畢馬威華振也成功躋身收入排名的前十位。
2022年,IPO上市企業數量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驗資總收入,但總體來看,平均審計驗資費呈上漲趨勢。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1年,522家首發上市企業的審計驗資平均費用為894.4萬元,而2022年這一數據上升至1000.57萬元,首次突破了千萬元大關。
整體來看,2022年A股IPO審計機構呈現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一家獨大”的局面。另外,排名前十位的會計師事務所合計完成了346家IPO上市企業的審計工作,市場份額高達80.84%,與2021年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一致,IPO審計行業的原有競爭格局仍難以動搖。
注冊制改革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其核心是信息披露。財務信息是發行人信息披露的核心,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直接關系到財務信息披露的質量,是推動注冊制深化改革的關鍵力量。
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名審計行業的代表委員表示,隨著注冊制全面實施,資本市場審計生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審計質量不斷提升,風險意識持續強化,質量管理穩步加強,市場風險得到積極化解。同時,審計機構應進一步提高執業水平,當好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嚴把出入口,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
伴隨著注冊制下發行上市條件的包容性和信息披露的公開透明化,傳統意義上好的項目會越來越少,也給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帶來多方面的挑戰和變化。
對此,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會計審計創新學術論壇”中,上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群認為,當前對審計工作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要認識資本市場的政治屬性和人民性,堅持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優先選擇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方向的企業,譬如新能源、節能環保、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產業。同時,要注意遵守資本市場“紅綠燈”,對于可能存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和不具備成長性的行業進行客觀評價。
第二,需要把好入口關,守住信息披露真實性底線,為資本市場審計出值得投資的企業,從源頭上落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要求,例如對企業收入、毛利率、稅收、研發費用等財務指標的真實性進行檢查甚至是法證審計。
第三,尊重注冊制的本質和注冊制改革方向,堅持包容性和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可只依賴歷史年度的財務指標,而是兼顧成長性、創新性指標和表現。
三、律師事務所:豪強紛爭
2022年,A股IPO市場中,各大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律所”)呈現出豪強紛爭的局面。
從項目數量上看,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以50單的業務量拿下第一,與排名第二的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僅有一單之差;此外,第三至第六位的律師事務所分別為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從地域分布來看,A股IPO律師事務所呈現較強的地域集中趨勢。來自北京的律師事務所合計拿下了247單IPO業務,業務占比達57.71%;來自上海的律師事務所則拿下了87單業務,業務占比為20.32%。也就是說,來自京、滬兩地的律師事務所合計包攬了A股78.04%的業務。
時代商學院認為,北京地區的律所能夠在IPO律師業務上“一方獨大”,與其區位優勢關系不小。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2年IPO律師費收入排名第一位的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其49單業務中有11單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或中信建投。無獨有偶,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的21單業務中,有8單的保薦機構也來自中信證券或中信建投。有趣的是,中信建投現今的公司總部和中信證券的前公司總部均位于北京。另外,隨著北交所的高質量擴容,北京地區的律所或將獲得更多業務發展機會。
從律師費的收入來看,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以3.34億元的收入成為唯一突破3億元的律所;其次,而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以2.48億元位居第二,不過,該律所在業務量上排名第一;此外,排名第三至第六位的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均處于1億~2億元區間,其余律所的收入未突破億元大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在沈陽富創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創精密”)IPO項目中獲得了高達3750萬元的律師費,在A股IPO歷史上創下新高,主要原因是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參與了富創精密的招股書編寫工作,這份招股書也被稱為是“A股首例由律師事務所來編寫的招股書”。
一般而言,IPO企業的招股書主要由保薦機構進行編寫,時代商學院認為,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之所以能夠編寫招股書,或與A股IPO發行注冊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
2022年12月9日,證監會表示,為適應證券發行注冊制下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執業和監管的新要求,擬對《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41號,以下簡稱“《辦法》”)進行修訂。其中第一條修訂內容便是為適應證券法律服務行業發展新形勢,拓展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領域,增加新的證券法律業務種類,明確律師事務所可以會同保薦機構組織制作招股書。
可見,《辦法》不僅為律師事務所指明了新的業務方向,更體現了注冊制背景下對于律師事務所新的變化和要求。
除第一條業務范圍變化外,《辦法》還指出,二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要求,結合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相互銜接的立體懲戒體系更加成熟的實際情況,刪除立案調查與業務受理審核掛鉤的規定。
掛鉤機制是在當時取消律師及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資格審批的大背景下,為防控律師執業風險外溢所作出的專門安排,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客觀的監管需求。
不過,近年來,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2019年《證券法》完成修訂后,大幅提高了律師事務所等證券中介機構的行政責任,建立了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強化了對中介機構的處罰與震懾力度。《辦法》表示,隨著這些制度的出臺和落地,通過掛鉤機制約束律師事務所執業行為的需求逐漸弱化。
三是完善證券法律業務監管規定,增加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備案的相關規定和完成核查驗證的工作要求等事項,督促律師事務所歸位盡責,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四是加強律師事務所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制度的要求,完善證券法律業務風險防范機制,提高證券法律服務質量,服務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五是為落實《證券法》監管要求,增強對律師事務所違法違規執業行為的威懾力度,在立法授權范圍內增加規定了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情形,完善了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的法律責任體系。
綜合來看,上述五條修訂變化,既有注冊制新形勢背景下對律師事務所的放權,也有為強化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的事中、事后監管,細化執業規范,嚴格責任查究。
時代商學院認為,在注冊制新形勢背景下,律師事務所的機遇與風險并存。招股書編寫權利釋放后,未來律師事務所的業績或有望再上一個臺階;但同時,對于律師事務所責任承擔的規定將更加完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主體責任將不斷強化,若招股書出現信息披露問題,律師事務所也將面臨更大的賠償甚至行政監管風險。
參考資料
1.《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41號).證監會官網
2.《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深交所官網
3.《中國移動:招股說明書》.上交所官網
4.《中國海油:招股說明書》.上交所官網
5.《業界聚焦以會計、審計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新聞網
6.《專訪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鄭建彪:注冊制改革由進行時到完成時審計將更關注持續經營與有效內控》.證券時報
(全文73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