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董肖飛 崔上
“咱們園區的研究院檢測中心通過了CMA資質認定的現場評審,以后我們的產品研發進度就更快了。”滄州那瑞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崗位的陳師傅興奮地告訴記者。
這幾天,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的綠色化工研究院傳來好消息,他們順利通過了CMA資質認定的現場評審。此前,園區企業需要將樣品寄到北京、天津甚至上海等地檢測,費時費力。現在,園區的實驗室就擁有了出具權威檢測報告的資質,企業拿到數據證明后,進行項目驗收、產品安全監測以及研究數據決策,高效又便利。
【資料圖】
研究院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為企業送檢樣本做檢測。園區供圖
這是京津冀三地共同推動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從2015年起,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承接北京醫藥產業轉移,設立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成為河北省與北京市合作共建的第一個省級政府層面的大型產業園區。此后,園區創新體制機制,科學繪制“招商圖譜”,完善產業鏈條,真正實現了從聚集到聚變,在渤海之濱打造了一個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新地標。
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航拍。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崔上 攝
醫藥產業的核心,在于研發。為了滿足園區內眾多醫藥企業的研發需求,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引入南開大學的技術研發力量,重點建設了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化學藥孵化平臺、分析檢測平臺以及中試基地等科技創新平臺,構建起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作為園區重點科技創新平臺的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為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發支持及便利條件。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質量負責人高猛表示,接下來,他們會根據園區企業的需求,進行CMA資質的擴項,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近年來,園區不斷完善各項配套服務,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搞研發,更能鉚足干勁擴大生產。
北京金城泰爾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的員工在檢查設備。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崔上 攝
“施工期間,把施工腳手架都搭好,注意腳下安全!”在北京金城泰爾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施工現場,工人們配合塔吊、叉車等機械設備將鋼筋、木板等建筑材料運送到指定地點,建設者們搶工期、趕進度,一派繁忙景象。
“這是我們的三期在建項目,主要生產雌激素,目前已經到了設備安裝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竣工投產。”公司黨支部書記胡秀文說。該公司是第一批入駐園區的企業,幾年來,公司生產規模擴大了4至5倍,發展勢頭良好。
胡秀文告訴記者,藥企受產業政策的影響很大,從北京來此之前,因為當地產業規劃,他們的原料藥生產受到了限制。來到這里后,滄州渤海新區在用地空間上提供了很大幫助,讓他們的用地指標得到了充分滿足。在建的三期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原料藥達1000多噸,為企業拓展海內外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航拍。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崔上 攝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副局長白雷表示,對于這些入駐的企業,他們從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再到建成投產,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及時發現問題,積極協調解決。像金城泰爾藥業這種期望盡快投產達效的企業,園區從一期項目審批開始,就派出專門人員進行服務,大幅節約了企業手續辦理的時間和財力成本。截至目前,落戶園區的生物醫藥企業已達36家,涉及項目49個,包括福元醫藥公司、北陸藥業、金城泰爾藥業在內的多家入駐園區的京津藥企已經啟動二期、三期項目建設。
北京的藥企生產、天津的研發助力、河北的園區保障,如今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各項生產要素聚集融合,一個個醫藥項目正在“破土動工”加速奔跑。不久的將來,一個千億元級別的高端綠色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將在這里崛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