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小寒的到來也說明了,春節已經不遠了。但是同時小寒的到來可能會將人們帶入最寒冷的時節,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常常說三九天就在小寒節氣之內。很多人可能對于小寒的到來不知道要吃什么。
那么,接下來,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小寒節氣來臨時我們應該吃點什么吧!
小寒節氣在三九時節,民間有“逢九一只雞,來年好身體”的說法。中醫認為,雞肉性溫,含有大量維生素和優質蛋白,脂肪含量低,而且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雞肉的營養價值高于紅肉,醫學研究證實,吃雞肉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冬季吃雞肉不僅能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有效抵御寒冷,又不會滋生內火,是冬季滋補佳品。雞肉的做法很多,但燉煮吃肉喝湯是最滋補的吃法。
蘿卜
到了冬季的時候,蘿卜是大量產出的,而且蘿卜也是很好的食物,幫助身體排出很多的廢氣,只要是水煮就是很美味的,古人云“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房”,蘿卜還有“人參”之稱,可見,蘿卜在冬季的作用有多大。
梨
梨子在冬季的時候是很常見的,很多時候也是因為梨子本身含有很多的水分,習慣吃大魚大肉的人也是會想吃一點梨子才會很好的幫助身體排毒,甘甜,微酸,生津止渴,止咳潤肺,此時節,吃梨為水果中上佳。
黃芽菜
小寒吃黃芽菜是舊時天津特有的習俗。黃芽菜是用白菜芽做的。將白菜收割后去掉莖葉,只保留菜心,再用糞肥覆蓋,過半個月取出來吃,非常鮮脆。舊時物質貧乏,人們用黃芽菜來彌補冬季時令蔬菜匱乏。
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