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項指標全面增長 五項工作全省首創
2022年我市農業農村經濟交出優異“成績單”
近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2年,我市緊緊圍繞“穩糧保供”底線和八大產業集群化發展,建立標準化生產、科技研發、區域品牌、農技服務、校地合作等產業振興“五大體系”,實施主體培育、產業融合、包聯服務、深化改革等產業增效“四項行動”,全市2022年度農業農村經濟交出優異“成績單”:七項省考指標高質量完成,五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七項指標全面增長。一是糧食面積產量雙增長。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497.15萬畝,超額完成1.25萬畝。產量10.57億斤,增長8.4%,增速全省第一。2022年冬小麥播種4.1萬畝,超額完成省定任務,為近年之最。二是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1元,同比增長6.6%、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全年完成12700元以上,較去年增長8%以上。三是一產增加值快速增長。全市完成107.8億元,增速6.1%,排名全省第一。四是一產固投持續增長。全年完成投資34.08億元,同比增速11.8%,超省定目標1.8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四。五是農產品銷售再創新高。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418.2億元,超目標任務76.2億元,同比增長38.21%,超省定目標25.21個百分點,綜合排名全省第二。六是農田建設強力推進。全年新建25.15萬畝,完成年度考核任務的131.81%,排名全省第二。七是戶廁改造超額完成。新建戶廁21225座、任務完成率102.53%;問題廁所整改8148座,完成全部目標。
去年,我市針對農業經濟實際,集中力量積極攻“難點”、破“冰點”,多項工作在全省創出了亮點和特色。
率先啟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全覆蓋。將小雜糧、食用菌、肉牛等12類大宗種養品種納入保障范圍,有效填補中央、省政策性保險品類空白,建立了具有呂梁特色的農業保險新樣板。全市食用菌投保率達95.9%,汾陽雜糧、交口中藥材等品類投保率達100%。
率先開展市級特色農業示范園和產業研發中心創建。首批投入1200萬元,認定市級特色產業示范園40個。在具備“五有”條件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中,組建香菇、木耳、肉牛、有機肥、種子、馬鈴薯、核桃粉、藥茶、蛋雞等9個市級研發中心,每個補助100萬元,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率先推廣應用市級有機旱作農業標準。發布呂梁市有機旱作農業標準22個,編印《呂梁市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技術規程》和《呂梁市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綜合生產技術》2萬冊,構建地方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
率先開展生豬全產業鏈保險試點和“活體牛抵押貸”融資。爭取省級財政資金1億元,啟動生豬全產業鏈保險試點項目,全市生豬產能突破550萬頭,年度存欄210萬頭、出欄280萬頭,同比增長 17.8%、22.83%。推出“活體牛抵押貨” 融資模式,全市牛存欄48萬頭、出欄29.79萬頭,同比增長9.6%、14.98%。
率先實施重點作物種植、機收補貼。安排700萬元,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7萬畝;安排410萬元,對小麥種植每畝補貼100元。夏糧收獲期間,對小麥機收作業用燃油進行補貼,每畝補貼6元,夏糧生產受到省委農辦通報表揚。
下一步,我市將全面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農田建設提質、綠色高產創建、特優產業提質、農業科技提升、農業項目攻堅、重點改革權能提升“七大行動”,推動農村居民家可支配收入高于經濟增長水平,一產增加值、一產固投等重點經濟指標持續快速增長。(記者 劉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