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美民風淳 支部強產業興
2023-04-14 17:38:08 來源: 安陽日報摘要摘要南荊張村的小游園(宋麗英 攝)
春風拂面,綠草依依。內黃縣豆公鎮南荊張村的小游園花兒綻放、鶯歌燕舞、蝶飛蜂鳴,一條條水泥路筆直整潔,美若畫卷。
(相關資料圖)
南荊張村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緊盯創建目標,對照創建標準,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龍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該村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壯大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該村加強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持續優化美化村容村貌,讓所有村民都成為“五星”支部創建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
“以前,我們村內道路坑坑洼洼,整個村又臟又亂。如今,我們村環境變得非常好,讓我感覺生活很幸福。”4月13日,提起村里環境的變化,70歲的老人王保娣高興地說。
南荊張村積極推進道路綠化和庭院建設,不僅道路兩旁栽植了綠化樹木,而且充分利用荒坑荒片、閑置空地見縫插綠、增綠提質,還根據村民的需求,打造了村內小游園,改善了人居環境,為村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引得村民拍手稱好,直夸小游園是“小工程大民生”。
“美麗的環境應該保持下去,保持整潔不能單靠黨員干部,我們號召村民全部參與進來,主張‘群眾個個都是南荊張主人、黨員個個都是南荊張代表’。村內衛生堅持黨員干部分包分片管理、群眾門前分管原則,讓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南荊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紅彬說。
南荊張村每年都會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鼓勵群眾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讓每一戶都干凈整潔,村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感謝村‘兩委’和鄉親們對我們的認可。真是沒想到,能得到這么高的榮譽,我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人該做的事情。”看到照顧公爹的事跡被寫在了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墻上,王獻霞、葉艷麗妯娌倆激動地說。
“你們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癱瘓在床的公爹,還花光所有的積蓄為公爹看病,真是我們身邊的榜樣,應該放在文化墻上宣傳!”“我們也要向她們學習!”南荊張村村民紛紛對評為內黃縣“最美棗鄉人”的王獻霞、葉艷麗豎起大拇指。
以身邊事激勵身邊人,南荊張村善于發揮榜樣的力量,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投資16萬元打造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引導居民向上向善、尊老愛幼、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在此基礎上,該村廣泛開展“好黨員”“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美麗庭院”等9項評選活動,共評選出100余名模范典型。
“我們還投入8萬元建設了村史館,展示的都是曾為南荊張村拼搏奮斗、無私奉獻的老黨員、老前輩,激勵群眾更加努力地為新生活奮斗。”南荊張村村委委員張然說。
南荊張村依據村情制定了詳細的村規民約,并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群眾遵守。尤其是對于紅白事的規定,村委會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了孝善理事會及志愿服務隊,杜絕了村內高價彩禮及大操大辦事件的發生。2022年南荊張村被評為河南省文明村。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南荊張村結合本村實際,探索新時代“三農”發展模式,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發展特色小麥種植的基礎上,建造一座石磨面粉加工廠。
“石磨面粉及其深加工廠收購豆公鎮內優質小麥進行深加工,依托傳統石磨加工技術保留小麥原始口感,保證營養不流失,更加利于人們身體健康,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胡紅彬說,“目前,我們石磨面粉及其深加工產品不僅線下商超銷售,還依托網絡進行線上銷售,銷售量大幅度增加。”
2022年,南荊張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600元。村集體收入為20.05萬元。石磨面粉廠產業惠及村內農戶248戶,增加村民收入5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要加大產業謀劃和提升力度,充分利用好政策優勢,闖出一條符合我村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路徑。”胡紅彬堅定地說。(記者 任貴偉 通訊員 宋麗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