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2023年7月2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石家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李青園提醒,科學預防肝炎,接種疫苗特別重要。
【資料圖】
甲肝和戊肝預后良好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按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分型,目前已被公認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均可造成肝臟的炎癥,患病后出現乏力、食欲減退、厭油膩、惡心、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肝區痛等癥狀。
五種類型的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多為急性發病,如及時治療一般可治愈,預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復雜,呈慢性經過,遷延不愈,一旦感染體內的病毒難于完全清除,病情容易反復發作,由于病毒長期在肝內存在,造成肝細胞的炎癥、損傷,經久不愈,最終發展成肝硬化,或者肝癌。丁肝病毒同時與乙肝病毒存在,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礎上才能感染,易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預后較差。
家庭中乙肝感染有積聚現象
甲肝和戊肝是經糞-口途徑進行傳播的,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特別是水生貝類如毛蚶等,這些是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日常生活接觸亦可引起散發性傳播。
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經血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經血傳播包括輸入被病人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吸毒、文身、醫療美容、共用剃須刀等,以及在手術、拔牙、針灸、穿耳孔、內窺鏡檢查均有可能被感染。母嬰傳播途徑是攜帶病毒的孕婦在妊娠、分娩過程中將病毒傳給給下一代,感染時年齡越小,轉化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風險越高。性傳播是指與感染者通過無保護性行為而感染。家庭成員間的密切接觸也是很重要的一種傳播方式,生活中常見家庭中乙肝感染的積聚現象。
這些人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甲肝和戊肝因其傳播形式的原因,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員,包括家人、同事、朋友等。
乙肝、丙肝、丁肝由于其危害大,根據其傳播途徑,以下人群是這些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經常接受輸血及血液制品、血液透析的人員,以及接受過手術、文身、醫療美容、拔牙、內窺鏡檢查等有刺破皮膚、粘膜的高危人群;與人共用注射器吸毒者;高風險的醫務人員,如手術、化驗室人員,職業易發生外傷的人員;有多個性伴的男女,男性同性戀;免疫力低下,艾滋病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家庭成員。
甲肝、乙肝、戊肝預防可接種疫苗
目前,甲肝、乙肝、戊肝,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其中,甲肝、乙肝已列入國家免疫規劃,免費為兒童接種。按照國家免疫程序的要求,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1個月、6個月,免費為兒童接種3劑次乙肝疫苗;在兒童18月齡(1.5周歲)時,免費接種一劑次甲肝減毒活疫苗。戊肝疫苗是自費疫苗,群眾可以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自愿接種。目前,丙肝、丁肝尚無有效的疫苗可預防。
預防肝炎記住這些
由于甲肝和戊肝是通過糞-口傳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把好“病從口入”關。一是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二是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水源和糞便管理,夏季做好防蚊蠅措施;三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因生水。
乙肝、丙肝、丁肝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種: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文身、美容等,在就醫時,到正規的醫療單位進行手術、拔牙等,可大幅減少感染的機會;拒絕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個人用品;潔身自愛,不發生危險性行為;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感染了肝炎病毒,要注意個人衛生,日常用品分開使用,防止家庭聚集性肝炎的發生;攜帶肝炎病毒的孕婦,應做好產前、產后的防護,生產后在醫生指導下,及時進行母嬰阻斷。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