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古街道煥發新活力
村民們正圍坐一起剪窗花裝扮村子,喜迎新春。 寧紹雄攝
“上蒸鍋!”一聲長嘯,喚醒了隆冬的清晨。
(資料圖)
風正冷、爐火旺,在晉城市城區南村鎮冶底村,62歲的任月花一邊將一個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花饃放進蒸鍋中,一邊樂呵地期盼道:“今年花饃蒸得早,也蒸得多。等過年老街迎來游客,給他們嘗嘗我們的特色。”
任月花口中的老街正是他們村里去年新改造的清化古街。
冶底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岱廟,文化積淀深厚。從村中穿行而過的清化古街更是古時候山西通往河南的商道。“過去聽老人講,我們這里商鋪林立,繁華了幾百年。后來古街沒落了,村里也越來越清冷。”任月花說道。
“其實來的人也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到岱廟看一看,到村里轉一轉就走了。”冶底村黨支部書記董軍波眉頭緊蹙,接著說道,“如何將這些豐厚的文化資源,變為村里的產業優勢,多年來我們也舉辦了一些活動,但收效甚微。”
去年,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乘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東風,通過反復研究、外出考察學習,最終引進澤州縣晟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村集體+企業+村民”的合作模式,依托村內豐富的文化底蘊,共同發展旅游富民之路。
當這一消息在村里傳開,立即激活了沉寂的村莊。去年6月,清化古街修復工作啟動,村民們都激情滿滿、全力支持,主動騰退閑置房屋,共同參與到街巷修復工作中。短短3個月時間,古街一期280米的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并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前迎來了開街。
“當時,統一做舊的街貌古色古香,新修的木質房屋別具一格,街巷上掛滿了高粱、玉米、谷子、瓜果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我這小賣部最好的時候一天賺的比平時3個月還多嘞。”一直在古街經營小賣部的任月花早早為古街開街備足了貨,成了村里首批嘗到甜頭的人。
看到村里旅游發展勢頭強勁,村民們干勁更足。才將家里的門窗更換一新的村民董林頓二話不說,將門窗依照古街的樣式進行了更換。“村里發展旅游我們都很支持,村里發展好了,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董軍波粗略地統計,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國慶長假期間,游客人數突破16萬人次,古街的商戶營業收入超過了30萬元。
庭院內煙霧氤氳、熱氣彌漫,庭院外,二十多個村民組成的文藝隊正在排練著“兩節”期間即將進行的九蓮燈、跑旱船等社火表演。村民彭蔚然告訴記者,九蓮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演出時,大家右手持一盞九蓮燈,隨著音樂擺出各種造型和字樣,沿著街道耍鬧。“等過年的時候,不僅有社火表演,還有民俗展、戲曲展,絕對熱熱鬧鬧。”
“文旅融合發展,這條鄉村振興的路子我們走對了。”董軍波手中有一份十年規劃,他說,對古街的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是冶底村發展的第一步。
今年,董軍波計劃在完成剩余古街改造工作的同時,結合自身文化特色和農業資源,開發農業產業園、文化旅游研學、麥田音樂會等新的旅游業態,不斷打造融合文旅、休閑、游學、節慶為一體的“文化周末”。“到時候,將有更多的人愿意在冶底村度過周末時光,讓村民們真正感受到文化、農業、旅游融合發展帶來的‘好錢景’。”
升騰的蒸汽冒著麥香,熱鬧的社火排演透著喜慶,行走在冶底村,撲面而來的不僅是那濃濃的年味,更是冶底村凝心聚力、不斷吹響鄉村振興號角的精氣神兒。(鄭璐 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