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鹽湖區“多管齊下”賦能鄉村人才振興 讓人才“活水”奔流涌動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2022年以來,鹽湖區緊盯鄉村發展需求,以識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膽識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讓人才“活水”奔流涌動,擘畫鹽湖發展新版圖。
(相關資料圖)
廣開門路,“聚”齊人才
運用靈活方式引才。嚴把選人關,聚焦鄉村振興一線和急需緊缺專業,招錄優秀選調生、到村工作大學生、特崗教師,選派駐村干部,柔性引進專家學者,全方位構建鄉村人才體系,發揮人才集聚效應。自2022年以來,累計將500余名各類人才聚在鄉村基層一線。
吸引本地人才返鄉。有序引導高校畢業生到鄉、產業帶頭人回鄉、外出務工能人返鄉、企業家入鄉,吸引人才、技術、資金、項目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依托校友招商基地,鹽湖區政府與廣東海大集團達成新能源數字化鹽堿漁業養殖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18.9億元,占地2919畝。
延伸引才工作觸角。積極與鹽湖籍在外人才溝通聯系,在重要節假日給不同領域英才送溫暖,建立在外人才驛站,在高校開展各類宣傳推介活動,擦亮“求賢若渴”名片,蓄足后備力量。
多措并舉,“育”強人才
強化本土人才培育,提升“戰斗力”。扎實開展本土人才培育計劃,通過省校合作聘請本地特色行業、領域專家教授開展“訂單式”“項目制”培訓,為農業產業升級打造“智囊團”,充分挖掘和培養一批優秀農村青年、鄉賢、實用人才和職業農民。2022年,開展山楂、韭菜、剪紙等主題培訓6次,培養了一支1097人的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激發鄉土人才活力,提升“影響力”。營造“人人持證”“用事業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圍,推行“1+N”領富帶富模式,示范打造6家精品專業合作社,組織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服務主體帶頭人、鄉村治理帶頭人等差異化培訓50余場,舉辦高素質農民技能比拼大賽5場。
創新人才培育方式,提升“造血力”。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采取“集中授課+田間實踐+專題解答”,形成一套與產業發展相銜接、與創新驅動相適應、與農民需求相一致的農民培訓模式,實現主動想要學。改變過去“啃書本”的學習方式,開發“中農樂千鄉萬村”App,邀請高校農業專家參與錄制“遠程課堂”,實現隨時隨地學。
不拘一格,“用”活人才
實施“頭雁”領航工程。用活駐村干部,以自身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向所駐村提供產業指導、農技服務、法律咨詢等。依托由71名專家組成的農業人才專家服務團,常態化開展人才基層行活動,“手把手”為農民指導生產、答疑解惑。全年共開展人才基層行系列活動70余場次。
搭建干事創業平臺。為培育和扶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服務機構提供政策支持,推行“人才+基地+項目”模式,設立專項人才經費,促進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引導技術、資金、科研資源向農業農村匯聚。坐落于鹽湖高新區的山西愛思艾馳科技有限公司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注重成果轉化落地。把“智力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基因。借力省校合作高校農產品供應基地,對接高校銷售農產品40余噸;與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17個,轉化科技成果25項;發揮專家團隊研發能力,探索無公害韭菜和甜瓜種植標準化方法,為完成大面積種植和應用提供支持。(記者 霍虎成 通訊員 馬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