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風暖,在遼寧鐵嶺開原市興隆臺村,村民賀東偉家的水稻育苗大棚綠意漸濃,一株株秧苗從土壤中冒尖,長勢喜人。2022年,賀東偉種的水稻產量攀新高,畝產達1300斤,他逢人就講:“今年收成好,全靠市里來的好種子。”
(資料圖)
賀東偉種的是由鐵嶺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稻種鐵粳11,產量高、米質好。在興隆臺村,超過一半的稻農種的都是鐵粳11。賀東偉說,過去村里人種稻一年換一個品種,產量時高時低,自鐵粳11推廣以來,村里水稻畝產穩定在1200斤以上,平均每畝增產100到200斤。
賀東偉正在查看稻種。新華社記者 王郁源 攝
“種子好,服務也到位。”賀東偉告訴記者,村里許多農戶和鐵嶺市綠荷工貿連鎖有限公司簽了訂單。每年春耕備耕,企業根據需求統一配種,邀請農技專家田間“把脈會診”,良種和良法配套,收成自然好。秋收時節,企業還以高價收購水稻,幫農民增收。
水稻、玉米、大豆、小麥……地處遼河上游的鐵嶺市,黑土面積廣闊,素有“遼北糧倉”之稱。近年來,鐵嶺市握緊“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點,育好良種,守好黑土,把希望播撒在肥沃的田野上。
3月末,走進鐵嶺開原市鐵西街農資市場,各類種子擺放整齊,前來選購的農戶絡繹不絕。57歲的陳國華來自開原市八棵樹鎮,特意坐了1小時的車前來選購種子。“今年新品種多了不少,選好了產量還能往上提一提。”陳國華說。
農戶們正在鐵嶺開原市鐵西街農資市場選購種子。新華社記者 武江民 攝
目前,鐵嶺市共有種子企業72家。2022年,全市各類育種科研機構共育成農作物新品種76個,數量較常年有大幅提升。此外,鐵豐31、鐵豆37等大豆新品種,已成為遼寧省主栽品種,播種面積占遼寧省大豆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
打好糧,要選好種子,更要養好黑土地。在鐵嶺市昌圖縣頭道鎮雙房村,黑土地里轟鳴聲陣陣,農機手正熟練地操控有機肥拋撒車,趕在春播前播撒有機肥,增厚黑土,培肥地力。
近年來,鐵嶺市在鐵嶺縣、開原市、昌圖縣實施了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通過建設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讓廢棄牛羊糞變身“養料”,集中拋撒田間。目前,項目已全部完成驗收,主體工程均已投入使用。
在鐵嶺縣,撒肥由當地農業部門組織統一實施,設備和肥料全部免費。當地農技專家還走進田間地頭,向農戶們宣講黑土地保護的新政策、新技術。
鐵嶺縣雙井子鎮種糧大戶雒鐵良是黑土地保護受益者之一。近年來,他將畜禽糞便與秸稈混合在一起堆漚有機肥,再將有機肥還田,土壤肥了,玉米產量也提高了不少。“3年來,靠著養肥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我種的玉米平均每畝能增產100多斤。”雒鐵良說。
2022年,鐵嶺市糧食總產量穩居遼寧省第二。今年,鐵嶺市又確定了740萬畝的糧食作物種植目標,將從4月下旬起陸續開啟春播,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在生機勃勃的田野上。(記者武江民、王郁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