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5月15日是第30個“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補碘三十年,利國利民保健康”。昨日,由市衛生健康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和市疾控中心共同舉辦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活動在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春柳院區舉行。市疾控中心監測顯示,我市兒童及成人的碘營養處于適宜水平,孕婦人群的碘營養略不足。因此專家建議,孕婦應盡量選擇含碘量高的孕婦鹽或通過食用海帶、紫菜等補充碘營養。
碘缺乏病區和碘缺乏地區雖有一字之差,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上個世紀,大連曾經存在碘缺乏病區,通過食鹽加碘政策的實施,我市早已甩掉病區的帽子,目前碘缺乏病持續保持消除狀態。碘缺乏地區是根據一個地區自然環境中碘含量來劃分的,我市雖然三面環海,海產品充足,但在土壤、水和空氣中的碘含量都不足以滿足人體的需碘量,因此大連仍然屬于碘缺乏地區。
碘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狀腺激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缺碘的程度不同,對人體的危害不同。即使輕度缺碘也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粗脖子”“大脖子”。當缺碘至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亞臨床克汀病、克汀病的發生,缺碘最嚴重的危害是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和體格發育。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所以,碘缺乏病危害全人群。兒童、青少年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大腦發育從母親懷孕就開始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于普通人群,因此兒童、孕婦、乳母是防治碘缺乏病重點關注的人群。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環境缺碘而導致的,補碘需要堅持長期、微量、安全的原則,食用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記者 張麗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