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龍池社區位于滁州老城核心區域,轄區共有16個小區,多為過去關、停、并、轉企業的宿舍區,改造前環境臟亂差、配套設施老舊等問題突出。2018年以來,滁州市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龍池社區等一批老舊小區順利實現“破舊立新、一步一景”的華美蝶變。
完善服務功能,致力打造“宜居花園”。在《安徽省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技術導則》確定標準基礎上,該社區將無障礙設施、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等列為改造內容。在西澗二村等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從改觀小區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礎設施、改優居住環境等方面統籌施策,注重解決停車難、群眾活動場所少等實際問題,在小區內或周邊配建公共停車場、晨晚練點及文化活動中心等,同時在各小區設置鄰里比美角、和諧議事亭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委員會,對物業服務已進駐的,實施物業管理達標升級;對物業服務未進駐的,積極探索“就近打捆”集中管理模式。同時,業主委員會和小區均成立黨支部,以“紅色物業”引領小區服務,鞏固改造成果。
強化陣地載體,致力打造“文化樂園”。該社區依托改造提升后的龍池花園小區建立起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規范建成電子圖書閱覽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室和家長學校,相繼成立“愛心學堂”“漢學堂”“國粹堂”等文化陣地,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重要平臺;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成占地100平方米的科普教育館,場館面向小區及社區所有居民免費開放,讓他們“零距離”體驗科技魅力。同時,西澗二村業委會、龍池花園小區物業企業聯合社區,精心設計富有特色、符合轄區居民特點的活動載體,開展“勞動美”社會實踐、“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等感恩教育活動,打造“千年豐樂、文化龍池”的文化實踐品牌。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致力打造“精神家園”。該社區積極打造黨建引領“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區志愿者”服務模式,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提升小區治理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立足居民需求精心打造以映山紅、康乃馨等花色命名的“六色花”志愿服務隊,各類特色志愿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成立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器,啟動黨建“火炬手”計劃,募集資金34萬元,建立孵化基地,吸引“1054”救援隊(原藍天救援隊)、陽光社工中心等本地知名社會組織紛紛入駐,陸續培育睦鄰社工中心、堅果科技服務中心等多家社區社會組織,并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幫扶慰問下崗職工、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真正做到“黨建引領、社區自治、社會組織參與”互助共享的志愿服務格局。
改造后,老舊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龍池花園、西澗二村等老舊小區增加停車位116個、充電樁220個,劃停車線4000余米,新增綠化面積890多平方米、修繕及新增上下水管網4000余米,新增太陽能路燈40余個、樓道燈129個,新增文體活動廣場3000多平方米、室內文化活動場所500余平方米,真正實現了“燈亮、路平、管線齊、下水暢、環境美”。因為對老舊小區改造及后續管理滿意,更多居民對居住環境更加愛惜,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