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2023年8月15日,我們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全國生態日的設立,不僅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關注和呼吁,更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進一步推廣和實踐。
為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動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昨日,杭州各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主題活動,讓生態文明真正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資料圖片)
動動手、答答題 生態日活動精彩又“走心”
在飛來峰景區,“飛來峰·尋綠亞運”主題實踐活動很是熱鬧。冷泉亭邊,景區工作人員向小朋友講解、宣傳生態亞運、五水共治、垃圾分類等知識,家長與孩子互相配合,一起體驗水面打撈作業。
在杭州植物園內,生物多樣性趣味主題展全新上線,園區通過生物多樣性宣傳展板、發放宣傳冊和小禮品等形式,呼吁市民游客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
在中國水利博物館,“迎亞運·促生態”全國生態日主題活動舉行。現場,中國水利博物館與蕭山區寧圍街道締結黨建聯建同盟,并發布五項生態日系列活動;中國水利博物館“水花朵朵開”志愿服務者團隊代表、寧圍街道綜合治理志愿服務隊代表、寧圍街道市民志愿服務隊代表和寧圍街道“小寧兒”志愿服務隊共同發出倡議,從點滴做起,節水、惜水、愛水、護水,“寧”聚朵朵水花,匯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波瀾。
在中國濕地博物館,一場生態之詩與自然音樂相伴的“夏夜詩音會”,吸引了上百位游客參與,共同體驗濕地水岸邊的綠色生活。與平時參觀不同,夜游導覽以詩歌為主線,介紹了博物館展廳和活動背后的故事。導覽結束后,音樂伴隨著星空下的蟲鳴鳥叫,博物館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有更多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結在這里發生,用更美好、更具有體驗感的無痕方式去傳達濕地保護的理念,燃起人們對綠色生活的向往。
深度研學寓教于樂 大小朋友增強環保意識
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此次全國生態日,杭州各地推出了不少研學活動,讓大家在寓教于樂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連日來,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人頭攢動,展覽講解、專家講座、科普實驗、動手實踐……一系列“迎亞運 生態日 看自然”主題宣傳科普活動,吸引了大、小市民熱情參與。在生態文明之都展區,由30多位中小學生組成的觀展團,通過一張張圖片、一個個專題片,全面了解了杭州規劃資源工作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在展覽館多功能會議廳,省地質院專家的精彩講解讓市民知曉了礦山生態修復“前世今生”;在展覽館“第二課堂”,小伢兒們親自動手體驗制作“微觀生態瓶”。
昨天,上城區在皋亭山景區舉行了“上城區生物多樣性體驗地”開館儀式。開館前期,北京林業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專家、教授到現場進行考察,結合景區生態環境,水環境、人文環境等,最終將該體驗地打造成看、玩、學、游相結合的場地,這也是上城區首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在這個充滿自然氣息的場館中,觀眾不僅可以了解到皋亭山擁有的生物類型,還能學習到詩詞中的生物多樣性,體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余杭區舉行首個全國生態日主題活動暨“‘綠色亞運 生態余杭’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在余杭”活動,現場發布了“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垃圾分類綠色低碳”“無廢亞運綠水青山”三條生態特色研學線路和市民專屬的“生態文明護照”,為市民提供寓教于樂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思路。三條研學線路“串珠成鏈”,市民可在小古城村漫步環線綠道,在青山村感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鄉村生活,在北湖草蕩欣賞鳥語花香……每到一處,都可在專屬的“生態文明護照”上加蓋生態文明印章,留下自己的研學足跡。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富陽分局組織開展了親子家庭“無廢鄉村”之旅,50戶家庭來到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新登鎮上山村采風,了解到上山村通過“土地流轉+美麗田園+鄉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綠色發展新路子。在美麗庭院的參觀過程中,孩子們看到農戶在院里的果樹下圈養了雞鴨,既可避免雞鴨糞便污染環境,又能將雞鴨糞便作為果樹的肥料;帶隊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農戶庭院中使用的太陽能捕蟲燈,孩子們舉一反三,想到了生活中常見的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等清潔能源裝置,并提出了拖地水沖廁所、淘米水澆花等環保小妙招。
淳安把“護水”協商平臺搭到杭州城市陽臺
昨日,以“秀水千島,唯美淳安”為主題的“淳安活動周”在杭州城市陽臺市政協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啟幕。活動周期間,淳安縣政協將圍繞凝聚生態保護共識、助力淳安經濟發展、傳承弘揚新安文化等開展系列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活動,廣泛匯聚起千島湖保護與發展的最大正能量。
淳安是首批五個“中國好水”水源地之一,多年來,淳安始終把生態作為最大的財富、把保護作為最大的責任,堅守千島湖出境斷面水質始終保持I類、生態環境質量全國一流、全市第一的“三個一”的目標,持續護美“綠水青山”。
關鍵詞: